
【邢台日报】内丘建滔公司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开工,投产后相当于新增近万亩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变碳为宝”构建低碳绿色循环产业链
邢台日报讯(记者郭文静 通讯员石晓鹏)近日,在内丘县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原焦化生产装置场地内,钩机、挖掘机正在紧张有序作业。“我们正在建设的年回收二氧化碳20万吨的碳捕集及利用项目,使用清华大学化学吸收法专利技术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捕集率高达90%以上。”公司总经理尹征说。据悉,建滔是清华大学该项科研成果的首个转化实践基地,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在全国进行示范推广。
该项目可将建滔现有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进入回收装置生产出来的一氧化碳作为公司产品冰醋酸的主要生产原料,实现“变碳为宝”。项目投产后相当于新增近万亩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此外,每年可为建滔节省二氧化碳外购费用近3000万元。经专家论证,项目在捕集二氧化碳的同时,还协同捕集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等其他污染物,最终达到污染物近零排放。
据介绍,项目投资2亿元,已被列为市重点项目,正在申报省重点项目。按照既定进度,将于今年10月底前投用试运行。
2020年4月,建滔响应国家关于4.3米焦炉退出焦化工序的要求,积极配合邢台大气环境治理需要,提前8个月科学有序关停了焦化及甲醇生产工序。目前,建滔的主打产品为冰醋酸和苯加氢,捕集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的一氧化碳则是生产冰醋酸的重要原料之一。着眼于该项目“变碳为宝”的广阔前景,建滔正谋划构建醋酸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冰醋酸——新材料”低碳绿色循环产业链。
“正在建设的碳捕集及利用项目可为冰醋酸生产稳定地提供生产原料,作为河北省唯一规模化冰醋酸生产企业,建滔正在探索以冰醋酸为核心向下游延链、补链、强链。今后,我们可用冰醋酸制成醋酸乙烯,再用醋酸乙烯进一步制作光伏组件用EVA、汽车安全玻璃用PVB夹胶膜等高附加值新材料,最终把醋酸产业链做大做强。”尹征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建滔在壮大醋酸产业链的同时,随之扩大冰醋酸产能。根据测算,届时,该项目本身捕集的二氧化碳量将远不能满足冰醋酸生产的需要,建滔还会回收利用市区周边其他大企业捕集的碳,助力邢台区域实现碳中和。
2021年11月27日,由“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实施的《河北建滔园区燃煤烟气二氧化碳低能耗捕集与综合利用碳循环示范工程》项目论证会在海南顺利举行,邢台日报对此进行了专版报道,详情如下:
河北建滔园区20万吨/年碳捕集与利用碳循环示范工程项目论证会在海南顺利举行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国实现双碳经济目标作出技术支持与示范
邢台日报讯(记者 张鑫)11月27日,由“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实施的《河北建滔园区燃煤烟气二氧化碳低能耗捕集与综合利用碳循环示范工程》项目论证会在海南顺利举行,本次论证会主要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选择在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实施20万吨/年碳捕集与综合利用项目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论证。
当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攻关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此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清华大学研发的低能耗捕集技术为支撑设计开发的第二代碳捕集方案为依托,选择在河北建滔进行科研成果工程化实践。该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现有园区余热回收,生产装置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达20万吨,能耗及二氧化碳成本大幅降低。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实现园区生产装置从碳捕集到碳利用的内部循环,同时可实现烟气中多种污染物的近零排放,从而使该碳捕集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我国实现双碳经济作出技术支持与示范。
据了解,河北建滔位于内丘县,现运行冰醋酸及苯加氢两条生产线,基于该公司优越的碳回收工艺条件及长期稳定的生产运行经验,充分具备碳捕集与综合利用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该项目选择以河北建滔为实践基地进行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实现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建滔集团董事何燕生告诉记者: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选择在河北建滔作为科研成果的实践基地表示非常荣幸和欢迎。碳捕集与利用是国家使命,河北建滔将全力支持与配合该项目的开展,全力以赴以高标准要求完成该项目,努力建成国家一流样板工程,争取在2022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为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